划重点,2025年应急管理工作这么干!
聚焦“九方面”发力以改革创新破题
一、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完善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
抓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査漏补缺和提质升级,完善检查指引、视频解读等配套办法
健全闭环整改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完善企业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
聚焦“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化工落后工艺技术设备、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
二、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矿山方面要下更大力气推进“八条硬措施”硬落实,持续推动“三个一批”落地见效
危化品方面要高质量推进化工园区“十有两禁”安全整治提升,深入开展高危细分领域风险排查治理
消防方面要严管严防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风险,巩固深化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畅通“生命通道'等专项整治成果
工贸方面要聚焦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狠抓整治成效提升
推动有关部门深化燃气、自建房等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民航、铁路、民爆、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特种设备、文化旅游等领域安全监管,增强齐抓共管合力
三、统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强化综合统筹
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与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常态与非常态下应急工作机制,完善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督查检查工作制度
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转移受威胁群众留出充足“窗口期’
探索建立预警信息发布评估机制,推动提升灾害预警科学性、精准性
强化综合减灾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
完善综合减灾示范创建指标体系
推动进一步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
组织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
强化重特大地震监视跟踪,提升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强化综合保障
实施提升“三断”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专项行动
加快推进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
进一步完善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机制
四、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
持续提升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运行效能
坚持实战标准进一步强化各级指挥部建设
进一步建强应急管理部门信息主渠道,优化突发事件网络信息核查处置机制
抓好《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宣贯落实
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
整体谋划、积极推进消防救援工作现代化建设,加快建强大国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
建立健全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尽快形成抢险救援关键拳头力量
整体规划建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统筹强化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优化队伍结构和布局,健全国家工程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持续构建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协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六、大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做实做细基层工作
鼓励基层紧密联系实际,探索创造新鲜经验
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应急消防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行应消合一、队站一体工作模式
加快健全完善“防消联勤”工作机制
完善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标准,开展先进适用装备下基层进一线活动
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
深化实施“智慧应急”战略,推动科技赋能向基层下沉
持续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力度
深化“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实施“数字消防”建设
优化完善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培育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应急管理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强化高原峡谷、“三断”条件、复杂地形等特种装备研发应用
推动出台支持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八、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化进程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重点法律法规制修订
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标准供给力度,以标准提升引领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坚持严格规范执法和热情服务相结合
创新执法手段,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执法检查机制
九、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健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和信用修复机制完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和安责险实施配套制度
进一步发挥群众举报社会监督作用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和灾害高风险时段,抓实安全宣传“五进
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提升全社会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
办好2025“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深入推进务实合作